用智慧书写美丽 让汗水播撒青春 ——上海科技大学女教师风采纪实

发布时间2019-03-08文章来源 国际事务处作者责任编辑

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内,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热门话题。上海科技大学的女性研究人员虽然只占教师总数的一小部分,但凭借着开创性的研究力和优秀的领导力,使得她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水雯箐,iHuman研究所

iHuman研究所水雯箐研究员认为“科研”相当于一种“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她立足生活,“做好科研,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与人交流、逻辑思考、团队协作、独立性等。”水雯箐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ThermoFisher美国总部任质谱应用科学家,之后她选择回国从事学术研究。2016年她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作为独立PI任职于生命科学学院和iHuman研究所。水雯箐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谱技术用于筛选药物靶标的小分子配体,她的团队也通过开发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来发现与神经性疾病相关的潜在药靶分子。水雯箐觉得国内的孩子在幼年接触科学知识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往往缺少对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少人认为,在语言类课程中女孩子的成绩往往优于男孩子,这种看法比较偏颇,忽视了女孩子们在理科中的潜力,以至于她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值得一提的是,上科大生命学院里的女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的比例在全校是最高的。水雯箐说,“如今的生命科学交叉性非常高,做好一个生物学科的研究课题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择业中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也许这是生命科学专业更加吸引女学生的一个原因。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性别上的偏见。而且,我父母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在人生重要阶段做出自己的选择。家庭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如果家庭给女孩子比较大的压力,有可能会影响她对未来的某些决定。”


陆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助理教授陆疌于2015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此前她在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得本科学位,在俄克拉荷马大学获得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博士学位,并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担任过博士后。

“在高中以前,我更擅长语言类的学习,”她说,“但是从高中开始,我的兴趣发生了转变,变得更加擅长理科了。”她更习惯于没有太多女性环绕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她表示:“我的女同学们很多都选择了金融或生命学科。她们觉得自己可能不擅长计算机。很少有女性留在我这个专业发展。”

陆疌的研究主要针对为大规模网络化系统做智能决策所需的优化手段、为控制问题而开发新的计算模型、数学工具以及高效算法。最近她的研究方向是分布式优化算法和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及避障。其中,无人机研究是与信息学院的刘晓培教授一起合作的,“目的是使多架装载摄像头的自主无人机能够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独立或相互合作,找出到达各自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在实际运用中,这对于航拍和空中监测十分关键。”她解释道。

陆疌总是喜欢挑战别人的认知。“在我小的时候,有些人告诉我女生在学校里表现更为出色只是因为女生要来得更为早熟,不过这反而促进我更努力地学习以证明他们是错的。”现在她在从事无人机方面的研究,她表示:“我想证明我不是只会做数学,我还能做工程类的项目。”

陆疌强调研究人员应追随他们自身的兴趣:“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的道路。我选择学术工作是因为大部分时候我能自己选择接下去的工作。我想致力于从事有趣的研究和发表好的论文。”

信息学院的教授团队中,女性占比不高。副院长虞晶怡表示学院正着重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女性教授。在这一点上,信息学院比起国内其他同类学院要做得更好。数据显示,信息学院自建院以来,女生数量逐年递增。陆疌参与发起了全新的IEEE WomeninEngineering上海地区女性亲和团体,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她提到:“这一团体能够把上海地区的女性教授、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联合起来,使大家能够定期分享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她指导的八个学生中只有两个是女生。尽管如此,上科大信息学院的女生比例比起国内绝大多数同类学院还是高的。“我想不只是金融、艺术等专业,我们的专业也需要更多的女生参与。”陆疌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女生加入我们学院。我也愿意给女生们更多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她们具备足够的积极性。”


庄敏,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庄敏的母亲曾希望她成为一名医生,但她有其它的计划。“我喜欢寻找问题的答案,确切地说,是找到答案的感觉”,她说。

庄敏曾在南京大学攻读本科学位,在田纳西州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田纳西大学健康医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了博士后训练。她在2014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助理教授。

在一篇NatureMethods杂志的作者专访文章中,VivienMarx将庄敏的研究描述为“融合了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细胞生物学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膜蛋白与其它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庄敏告诉Marx,她的研究类似于找出细胞中蛋白质们“谁知道谁”的问题。她的研究“率先开发了基于泛素系统的第一代邻近标记,用以寻找蛋白质和小分子的合作伙伴。”

庄敏说,“在生命科学和上科大生命学院中,女性的代表性相对较高。”她说,“中国科研的发展得益于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女孩子们在科学方面也可以同样出色,不断取得的成绩往往会鼓励她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庄敏认为“以身作则”对下一代女性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她和她的同事们在一个女性研究人员的微信小组中经常互相分享,互相支持并给予建议。“我认为应该让学生看到她们的导师能够平衡于工作和生活之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她说。


刘巍,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巍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东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习,并于2017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包括固态离子材料与技术,主要关注的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等方向。她说:“我们手机里的电池还不够好,需要提高安全性。”虽然更多的女性研究者选择投身生命科学等领域,但刘巍还是被材料科学所吸引。她说“开发更好的电池和器件非常有趣,通过科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喜欢这样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她已经发表了23篇论文,并且担任十余种期刊的审稿人。

物质学院中女性职员的比例较低。刘巍说,在她的学习经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进阶,身边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博士后研究工作阶段,很多女性都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所以,她和女同事们会相约每天一起午饭,在工作和生活上互帮互助。

刘巍说,科学领域中的性别平衡还是目前的一个全球问题。最近,她参加了一个国际化学组织举办的全球女性科学家早餐活动,目的是帮助建立全球女性化学家们建立联系并分享信息。参会的女性科学家们讨论了女性在科学与技术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话题。


戴珒,创业与管理学院

戴珒之所以决心研究女性企业家,最直接的原因是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伴随她成长的企业家母亲的影响。“我发现她经历了很多磨难,”她回忆道。“女性创业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你必须获得资源,为创立自己的公司而奋斗。”起初,她会对从事与性别相关的研究感到气馁。“经验丰富的学者们都告诉我,对于管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大多数受众来说,它并不那么受欢迎。但在数年后,与性别相关的研究一直在管理学顶级期刊上发声,目前出现在该领域的男性学者也变得越来越多。”戴珒说道。她也表示,“在中国,女性创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工作环境对女性企业家并不友好。”戴珒的管理学研究与工作场所中的性别平等问题有着紧密关系。她对在商业情境下男性和女性领导者关于道德领导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十分有趣的结论。她发现在其进行研究的医药企业中,男性领导者的道德感会提升团队的销售业绩,而女性领导者却没有这种道德溢价。现在,她正在解释这项结果,并试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因为角色期待、领导风格,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戴珒说,上科大的工作环境对女性研究人员十分友好。“我觉得上科大给予男性和女性研究员的机会均等。”戴珒还提到,如果女性PI们在任职期间怀孕生产的话,她们的任期会延长1-2年。她表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周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周宇老师回顾自己1989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时,工科领域一直就少有女性问津。她笑称:“当时母校有十栋学生宿舍只有一栋女生宿舍,因其珍贵,被戏称为‘熊猫楼’。”她的求学之路比较一帆风顺,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南京林业大学,实现了当一名教师的童年梦想,从事教书育人有15个春秋。

周宇加入上科大信息学院后,从一名普通的行政主管做起,开启一段别样的职业生涯。“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挖掘自身新的潜能、积累丰富更多的经验,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打造信息学院高效而温馨的工作氛围。”她饱含热情地说:“我在上科大工作既兴奋又享受,越来越理解何谓自我。工作虽然辛苦但令人愉悦,每天都有新收获。上科大是一所全新的大学,充满了新理念和新挑战。我喜欢挑战和学习,喜欢不断努力和取得进步。”

曾有一位外籍教授称赞她:“你们行政人员太能解决问题了。”周老师在感动之余,更把这句赞誉理解为激励团队的动力。从行政支撑和人事管理的角度,她形象地表达对岗位职责的理解:“行政工作就好像透明空气,虽然您可能看不到我们,但大家无时无刻都在享受氧气的供给,我们永远都与您同在。”

周老师也是一位颇具人格魅力的女性。她一周五天坚持开放Officehour,让学生自由预约进行一对一面谈。交流话题涉及广泛,从学业困惑、留学考研到职业规划等。每年信息学院都会组织一次女性沙龙活动,邀请女老师和女学生参加,在活动中分享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观点。她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们在内。出于我对这个学科的了解,所以我理解学生们正在经历着一个怎样的过程。让我们来创造一个机会,让彼此分享困惑与观点,师生面对面,分享好经验。”


——翻译自《Women in Science: A portraitofShanghaiTech》

采编:RebeccaKan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