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胡霁    助理教授、研究员
所在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 系统神经生物学
联系方式 huji@@shanghaitech.edu.cn
 
  个人简介  
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2005年随导师实验室转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8年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Picower学习与记忆研究所(The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at MIT )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月回国,任职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2014年4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助理教授、研究员。
  主要研究内容  
对大脑的研究,是生命科学中,乃至所有科学中,最令人兴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对脑和神经系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多项神经环路研究的前沿技术使得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感觉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等重要的科学问题。

我们发展和应用活体光学成像、神经调控、遗传学标记与神经环路示踪等多项环路功能研究的前沿技术,用以解析感知觉和情感的神经科学机制。实验室拥有国际领先且全面的光学成像仪器(双光子、梯度折射透镜、光纤光度测量)和技术手段。我们也将结合单细胞测序等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研究大脑产生感知觉以及重要行为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前沿的基础研究来加深对大脑的理解,也为治疗相关的神经和精神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代表性论文  
1. Yang Y, Wang H, Hu J*, Hu H*  (2018). Lateral habenula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epression.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Co-corresponding author)(Advanced online)

2. Hu R, Zhang J, Luo M, Hu J*. (2017) Response Patterns of GABAergic Neurons in the Anterior Piriform Cortex of Awake Mice. Cerebral Cortex (*correspondence author)

3. Hu R, Jin S, He X, Xu F and Hu J*. (2016) Whole-Brain Monosynaptic Afferent Inputs to Basal Forebrain Cholinergic System. 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 (*correspondence author)

4. Gong R*, Ding C*, Hu J*, Lu Y, Liu F, Mann E, Xu F, Cohen MB and Luo M*. (2011) Role for the membrane 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C in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e behavior. Science (*co-first author)

5. Luo, M., Sun, L. and Hu, J (2009). Neural detection of gases--carbon dioxide, oxygen--in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6. Sun L, Wan H, Hu J, Han J, Matsunami H, and Luo M (2009) Guanylyl cyclase-D in the olfactory CO2 neurons is activated by bicarbonate. PNAS

7. Hu J*, Zhong C*, Ding C, Chi Q, Walz A, Mombaerts P, Matsunami H, and Luo M (2007) Detection of near-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O2 by an olfactory subsystem. Science (*co-first author)